從“小鉗工”到“大工匠”
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焦化廠動力車間 劉東
我叫劉東,來自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焦化廠動力車間。2021年9月,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工匠精神”赫然在列。作為一名普通的企業職工,我感到莫大的鼓舞。我們常說,工作無高低貴賤之分。所有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下去,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學習總結的人就是工匠;能夠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最好的人就是工匠。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工匠精神”的代言人。
2008年7月7日,我完成了從一名學生到一名工人的轉變,加入了焦化廠這個大家庭,成為一名鉗工。那時候,剛出校門的我對自己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仍是一片迷茫。在這個時候,我認識了我的師傅——耿玉棟。剛來到班上,正好被師傅看到:“嗯,小伙子不錯,這塊頭,一看就是干鉗工的好材料。做我的徒弟吧,我來帶你。”就這樣,我稀里糊涂的成了萊鋼勞模的徒弟。
從收下我這個徒弟的那一刻起,師傅就全心全意地培養我。第一天他給我介紹了班組的工作性質,叮囑我要練好鉗工的基本功,并拿來了千分尺、百分表讓我學。說真的,我以前根本就沒見過這些量具,也不知道干鉗工到底有多么難,直到練習鋸、銼,打錘的時候才知道,這活兒真累!于是我就有了偷懶的念頭。練習的時候光出工不出力,變著法地應付著師傅對我的要求。所以第一次參加廠技術比武的時候,在第一輪就給刷下來了,第二次雖然進入了第二輪,但也沒有獲得好的名次。當時雖然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也沒太往心里去。
直到一件事情讓我改變了想法。那是一天的下午,馬上要下班的時候,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師傅接起電話,原來是備煤車間皮帶基礎出現了故障,需要立即搶修。師傅沒有半句怨言,帶領大家準備工具,迅速趕往現場。當檢修任務完成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早晨了。看著正常運行的設備,師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我還是察覺到了師傅笑容下的疲憊,那輕微晃動的身體,那被汗水浸濕成一綹一綹的花白頭發,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我技術再好一點,能多承擔一點,師傅也能輕快一點。此時此刻,我似乎明白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應該履行的責任,也從師傅的身上感受到了“工匠精神”。
此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快成長起來。在師傅的帶領下,我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下班后的時間,練習鉗工的基本功,常常累的滿頭大汗。師傅見狀悄悄地把落地扇給我搬過來。當看到我的操作出現偏差的時候,就手把手的為我演示,直到我學會為止。師傅的教育、關心,讓我更下定了練好技能的決心,我的技術也越來越好。
2010年8月,我第三次參加焦化廠技術比武。平時的努力讓此時的我內心篤定,自信滿滿。最終,我闖入了前三名,代表焦化廠參加萊鋼的技術比武,并在決賽中獲得第七名。2011年4月我又被評為萊鋼優秀徒弟。榮譽的取得離不開師傅對我的培養,離不開師傅“工匠精神”的指引。我明白了,所有的東西都要落實到行動上,要腳踏實地,不能只靠耍嘴皮子,只有撲下身子干,才會有提升、有回報。拿到獎狀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距離師傅那樣的“工匠”越來越近了。
經歷了多次檢修經驗的積累,師傅終于開始對我“委以重任”,讓我帶領班組成員更換攔焦車的導焦柵。熟悉焦化生產的同志都知道,這項工作可是個“大工程”。導焦柵有6米多高,重達23噸,需要近20人全副武裝同時作業,而作業人員要站在移動的導焦柵上指揮作業,我心里根本沒底。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我提前查閱了相關資料,向師傅和車間技術人員請教,并反復推演,完善、細化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在我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更換工作圓滿完成。雖然連續三天下來,我們連爬爬梯的勁兒都沒有了,但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
導焦柵更換工作的圓滿完成,使我更加有信心干好每一項工作。2015年9月我參加了山東省鋼鐵黃金有色金屬行業技術比武,取得了鉗工第一名的好成績。師傅拍著我的肩膀對我說:“你給師傅爭臉了,師傅很驕傲!”師傅雖然和藹,但極少夸獎我們,能得到師傅的夸贊,我真是由衷的感到高興。這之后,我繼續苦練技能,勤奮工作,先后獲得了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青年崗位能手”、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工匠等諸多榮譽。慢慢的,我也從徒弟變成了師傅,像我的師傅一樣盡職盡責,幫助、帶動更多的年輕人成長成才,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要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勉勵我們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知行合一,真抓實干。在實現偉大中國夢、踏上新征程的關鍵時刻,我們要以身邊的榜樣為標準,用身邊的榜樣來衡量,拿身邊的榜樣來鞭策,人人當勞模、人人做工匠,為山鋼的發展、為中國夢的實現續寫新的篇章!